培育学有规范、行有楷模的时代新人
“我的父亲从闽江边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连家渔船搬进了木板房,而我又从木板房搬进了砖头房,是他领导我们住进敞亮的屋子,‘纸褙福州’的时代终于已往了。”10月24日下午,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演绎着自己编排的情景剧《一句允许,一座“新城”》。
解决闽江上的连家船民(即疍民)上岸安家问题、推动福州市连片棚户区苍霞社区革新……从1985年到2002年,习近平在福建事情了17年半。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已成为外地的名贵教育资源。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再起之基。如何努力培养更多让党定心、爱国贡献、继续民族再起重任的时代新人?
2021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路线图。
3年来,教育部连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有机融入各级种种教材、贯串教学实践全历程。为总结展示事情进展、交流经验做法、安排推进事情,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经验交流会在福建召开。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社科院等部分相关司局(单位)卖力同志,各省级教育行政部分、下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卖力同志,福建省部分地市卖力同志以及专家代表加入集会。
会上,福建省教育厅、复旦大学、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教育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中学、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作经验交流。
与会人员还旅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结果展,现场寓目了三堂微课展示,并到福州、宁德等地进行了现场学习。
集会强调,各地各校要把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作为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增强协同配合,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明确“进什么”“怎么进”“如何教”等要害问题,连续推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